历史研究院斥华纳拍圆明园文物电影:这真是贼喊捉贼!

2022-02-13 17:16:05

污水池盖板厂家

“圆明园罹劫”,是一场国难

英法联军像群野兽一样冲入圆明园,

抢走文物和器皿,撕下画幅和卷轴,

十二生肖的铜首,被从底座扯下来,

当作战利品拖走。

《永乐大典》散失,无数国宝流落海外。

据说一名英国军官将一只北京宫廷狮子狗,

送给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她对它的喜爱不加掩饰,给它取名“Looty”,

意思是“抢来的、战利品”。

你的“Looty”,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伤疤。

而今,好莱坞影业之一的华纳兄弟公司,

计划拍摄一部关于

“中国圆明园被掠夺文物在欧洲失窃”的电影

——《中国艺术品大劫案》。

他们认为,正是中国在背后操弄

导致这些文物在欧洲被偷走。

绝了,这真是贼喊捉贼!

下面,我们来看看历史的真相。

从抢劫到泼脏水

这部计划拍摄的电影,改编自一名叫Alex Palmer的美国白人于2018年发表在GQ杂志上的同名文章。

这篇于2018年刊登的文章《中国艺术品大劫案》,将2010-2015年发生的几起欧洲博物馆盗窃案联系起来,声称因被盗文物中有当年鸦片战争中被英法掠夺的中国圆明园文物,因此,背后操纵并实施这一系列文物盗窃案件的,实际是中国。

这是一篇毫无根据、牵强附会、刻意给中国泼脏水的文章。

2018年GQ杂志刊登《中国艺术品大劫案》文章截图

该文抹黑中国政府,认为正是中国在欧洲雇佣犯罪集团偷回文物,而且还恶毒地把中国文物工作者丑化成“寻宝队”。

2018年GQ杂志刊登《中国艺术品大劫案》文章截图

甚至,还把中国企业“保利”污蔑成情报机构。

2018年GQ杂志刊登《中国艺术品大劫案》文章截图

众所周知,保利集团因其从2000年开始的一系列海外文物回归行动引发各界瞩目,其中以抢拍四件圆明园兽首最为著名。

2018年8月8日,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圆明园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在广东肇庆展出,图为工作人员在整理牛首。(图源:视觉中国)

保利集团一位工作人员说,当时保利方面很热情地带这篇文章的作者Alex W. Palmer参观保利艺术博物馆,没想到对方却写出了这样充满恶意的文章,让人气愤。

更过分的是,Alex W. Palmer将中国派出考古学者参与海外散落中国文物调查的正当研究,称为“狩猎”、为大规模偷盗做准备。

2018年GQ杂志刊登《中国艺术品大劫案》文章截图

GQ杂志文章提到的刘阳,则是一位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研究圆明园流散文物的青年学者。有媒体甚至这样评价他:“圆明园的流散文物有哪些?究竟散落在哪里?除了刘阳,可能再找不出第二个人去认真调查这件事。”难以想象的是,作者Alex W. Palmer用了一个极其负面的词——“臭名昭著”(notoriety)来形容这位青年学者。

“我记得美国媒体从机场就开始跟踪我们。”在接受有关记者采访时,刘阳回忆。“其实就是一次普通的学术考察,我是想为圆明园文物的研究补充资料,却被媒体写成了‘官方派来的侦查员’。”

这是完全颠倒黑白的恶毒攻击。

中国,先是被强盗侵略、被抢走了文物,现在还要被扣上“小偷”的帽子!

这真是“贼喊捉贼”!强盗摇身一变,成了主人。

这篇文章在2018年发出时就引发了巨大争议,因为它侮辱了中国政府、中国历史考古学者,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图源:截图——环球时报

曾任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的赵榆回忆,自己到法国的图书馆去查《圆明园四十景图》,还要申请、付钱。“自己的东西被人家抢走,要去看一看还得花钱,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而不久后,华纳却要把这篇用心险恶的文章改编成电影,居心何在?

流失文物在海外流泪

英法强盗在疯狂的洗劫之后,这些强盗又是怎么对待中国文物的呢?

像被英国盗走的知名的《女史箴图》,就没有得到应有的保存。

《国家档案》女史箴图,第39页。

1899年,一名英军上尉将这幅《女史箴图》抢回了伦敦,但他丝毫不懂这幅画的价值,仅以25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可当时的英国,对中国绘画一窍不通,盲目选用了“日式折屏手法”来装裱《女史箴图》。

错误应用了日本屏风画修复手法的《女史箴图》自入藏大英博物馆已有百年,毁容式装裱造成了这件珍宝不可挽回的破坏,不仅一些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题跋以及印章被无情裁去,而且让它不停的开裂与掉粉,最后还是中国的专家过去,才将这幅画修复成了今天的模样。

图为在大英博物馆被割裂后展示的《女史箴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研究员陶喻之说:“将中国古代书画割裂成几个部分并且装裱在木板上的做法,无论是在上海博物馆,还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或台北‘故宫博物馆’都是绝不可能发生的。这种做法本身无异于在破坏文物,对书画作品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女史箴图(晋,顾恺之,绢本设色,手卷,高24.8厘米,宽348.2厘米)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野蛮手法,所在多有。

美国强盗华尔纳,为了洗劫敦煌莫高窟,居然想出了用胶水粘贴的方法,撕下了几十幅壁画!

图片来源:刘进宝著《敦煌学通论》,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331页。

1923年冬天,华尔纳第一次来到千佛洞,计划用钢片铲刀窃 取壁画,但因为千佛洞壁画是画在砾崖基础上搪泥的墙壁上,泥墙与石壁之间又呈现着起伏不平的表面,所以他在毁坏了几方壁画后,发现无法达到其很快盗窃壁画的企图,便改用了胶布贴黏的办法。

在莫高窟,华尔纳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剥离了莫高窟第335、321、329、323、320、361等窟的壁画共12块。这种恶劣而粗暴的方式,导致壁画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坏。

莫高窟第323窟南壁 壁画被剥取后的疤痕(图源:敦煌研究院)

莫高窟第335窟南壁 壁画被剥取后的疤痕(图源:敦煌研究院)

莫高窟第320窟南壁 壁画被剥取后的疤痕(图源:敦煌研究院)

关于华尔纳盗窃壁画的具体数量,《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说有“十二幅中型的壁画”。这里说的12幅,实际上是12件,其中一件刚拿到美国就弄坏了。从技术上说华尔纳的剥离方法是失败的,残片大半图像不清,补笔补彩部分也不少,其损失是令人痛心的。

图源:刘进宝著《敦煌学通论》,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331页。

由于冬季的敦煌气温寒冷,不利于胶布的使用,加上缺乏助手,华尔纳在剥取了12幅壁画之后,就离开了敦煌。离开前,他还从第328窟搬走一尊精美的供养菩萨塑像。

1924年,莫高窟第328窟彩塑供养菩萨像被华尔纳搬出洞窟(图源:敦煌研究院)

莫高窟第328窟彩塑供养菩萨像搬移前(图源:敦煌研究院)

华尔纳的盗宝经历,在其所著《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一书中多有记载。他盗取的壁画和塑像,现存于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

图源:刘进宝著《敦煌学通论》,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332页。

由于规模宏大,原本完整的壁画,竟然被他们切割成若干部分,变得支离破碎。

被华尔纳所破坏、盗窃的壁画,大部分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秀的代表作品,尤其是323窟北壁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张骞出使西域图 莫高窟第323窟(初唐)。(图源:敦煌研究院)

该图为一送行场面,送者和行者,面面相对,作离别之状。其榜题书作:“前汉中宗既获金人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佛名号时”。

从这篇题记可以证明,这个洞窟的壁画,并不像其他洞窟那样完全是宗教教义的传述,而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宝贵的文化交流场景。

这样的悲剧,还有太多太多……在文物流失这件事上,中国一直都是受害者。

现在,受害者还要被扣上“小偷”、“大盗”的帽子!

至今,161年过去了,

我们仍无法准确统计出

圆明园流散文物的具体数量与品名。

“万园之园”变成一片废墟,

曾经的雕梁画栋只剩断壁残垣。

正因如此,面对国耻,

面对把中国污蔑成“文物盗贼”的文章和电影,

我们绝不接受和妥协。

好莱坞电影世界中的正义与和平,

是演出来的,它往往既不正义也不和平。

面对流失文物,中国都会以合法的手段追回,

绝不会像西方列强一样,去偷、去抢,

去做一个烧毁犯罪现场的无耻强盗。

在此,值得重温法国伟大文豪雨果的论述:

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掠夺,一个纵火。

似乎获得胜利就可以当强盗了;

两个胜利者把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所得对半分赃……

在历史面前,

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强盗叫英国。

综合整理自:

1、刘进宝著:《敦煌学通论》,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9年。

2、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历史影像馆(五)华尔纳,内附被盗壁画复原视频》

3、敦煌研究院:《敦煌宝藏|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丝路的图像记忆》

4、圆明园遗址公园:《圆明园流失文物追踪》

5、《看完能气炸中国人,这大概是西方媒体最魔幻的一次污蔑了》,《环球时报》2018年8月29日。

6、常书鸿:《控诉美国强盗盗窃敦煌文物罪行》,《光明日报》1951年4 月15日。

7、《国宝档案》栏目组编著:《国宝档案 绘画案》,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年。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晨悦生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热点新闻、国际资讯、商旅生涯、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晨悦生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