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悦生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热点新闻、国际资讯、商旅生涯、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10-08 11:13:17
不要让尊重,只成为口号。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了。
“双减政策”下来前,有家长设坑,托熟人找到一名老师,帮孩子有偿补课。孩子考上高中后,马上翻脸,举报老师补课。
老师退还所有补课费,还额外给了2000元的赔偿。
钱也退了。
赔也赔了。
但家长再度翻脸,不撤销举报。结果老师被处分。
也许有人说,这是违反禁令,家长举报,是合理的。
理虽没错。
但这个家乡的举报,并非正义之举,而是“仙人跳”。
她交钱后,设了局,指使孩子在课堂上录音,留下各种证据。当孩子一考上高中,马上伸手要钱。
所以,这不是正义。
这是鸡贼。
这也不是拥护政策。
这是以公义之名,行谋私之实。
如果不信,我们来看看家长举报的理由。
“他亲戚孩子是免费的,我两个孩子为什么不能免费?他捎带上就行啦!”
“再说老师虽是初三老师,和孩子们在一个学校的,说不定开学上初三就分到他班上,免费给自己学生补课是应该的嘛。”
她看不见老师的付出,也不事先拒绝,而是出尔反尔,枉顾诚信,抓住漏洞,将老师将死里坑。
政策成了她的“碰瓷”利器。
孩子成了她的伥鬼。
课堂成了她设套害人的“战场”。
这么短视和腹黑,值得夸耀么?
几千块钱和人格,哪个更重要?
倘若不是另一个老师实在不平,将此事曝出,这名家长应该还处在洋洋得意之中。
她应该会以为,自己是大义灭师。
是精明。
甚至觉得,这笔生意,太赚了,太牛了......
但恕我直言,这真的一点都不赚。
于她个人来讲。两个孩子在这种母亲的教唆下,必然成为内心阴暗、擅长套路和心计的人。
于教师行业来讲,老师们的不安全感,又会增加N倍。
据该老师的同事说,最后,相关部门处理了老师,家长未被责罚,什么事也没有。
当一种行为,最大限度地保全了人性之恶,它必然会催生出更多相似的恶。
课外辅导,老师当然不敢了,更不会了。
日常上课时,也会胆战心惊,生怕被学生录音,一转眼,就投诉到教育主管部门。
慢慢地,老师们人人自危。
教师这个行业,原本就是戴着光环的苦逼至极的活儿。
看似光鲜。
实则工资低,责任大,压力大,难以被真正尊重。
我们在每年教师节,都会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漂亮话只是漂亮话,说过就忘了。
他们的处境是否真正改善,这才是问题。
今年暑假,教育部印发了一份通知:《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
通知的大意是,“引导教师志愿参与暑期托管服务”。
许多学校开始响应。
北京日报于7月19日发布报道:
“中关村三小副校长陈俊荣介绍,按照市区教委的有关部署,学校主动承担了第一期暑期托管服务......”
这种托管,是本着“学生自愿,教师志愿、公益”的原则。
志愿,公益,这两个字大家应该都懂。
不多提。
无独有偶,深圳的暑期托管也有了。
其他地方也相继有了试点。
相关政策也在鼓励老师参与。
鼓励的方式就是,计算工作量,在评审上有所倾斜。
老师工资低。
评优、评先、评级后,工资才可能改善一点。
所以这种政策对于经济压力大的普通老师而言,是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的。
这么一来,不少老师担心假期缩短。
哪怕这种现象不会发生,据我观察,教师在暑假并不会真正轻松。
我们家也有一个小朋友,正在上小学。他们的班主任在假期几乎没有停止工作过。
要么开视频会议。
要么对接上面的指示,发布新任务。
要么对接家长、学生们的种种作业、反馈......
群消息始终不绝。
说老师在寒暑假就爽到飞起,恐怕也是另一种“何不食肉糜”,这种人,绝对没在一线呆过。
不论小学、中学、大学,一到假期,老师们就会迎来不同的托管任务、教研任务、培训任务、论文、项目,甚至招生任务等等。
哪一种,都不会让人轻松。
想一两个月都高枕无忧,怕是奢望了。
被举报、环境差、假期被变相占用,这些倒还好。
重要的是,在当今孩子频频出事的当下,老师们的精神压力真的非常大。
之前,成都四十九中的男孩自杀,家长闹事。
谣言满天飞。
最后真相大白,悲剧的起因,是这个男孩求爱失败,跳楼身亡。
在警方出来发声前,学校和老师承受了多大的不白之冤,我们难以想象。
这种冤屈,这种恐惧,是任何老师都不想面对的。
也不敢想象的。
因为从责任来说,老师脱不了干系。
从良知来说,老师逃不开谴责。
之前,我的朋友圈里,有人转了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明诚学校窦晓雨老师写的一篇文章。
她在文章里,写到了一个孩子没有及时回家,她吓得几近于崩溃。
那天,她将一个撒谎的孩子,留在学校做作业。
没有骂。
更没有打。
结果当天放学,孩子没回家。
而最后一个看见孩子的人,是在河边与他分开的。
河边;
不见人;
孩子敏感脆弱;
离异家庭......
一系列不好的猜测,全部涌上心头。老师顿时紧张,手脚冰凉,浑身颤抖。
她开始沿着小河找。
但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没找到。
接下来必须要向上汇报了。事情好像不简单了。
给校长打电话时,一接通,她就崩溃了,电话里泣不成声。但哭泣无用,她马上在班级群里,发动所有人一起找。
同时联系学校各级领导和主任。
她的状态当时已经是“双手几乎颤抖得无法打字,大脑似乎全部停滞。”
更多人加入寻找孩子后,过去了整整两小时,天已经黑了,孩子依然没找到。
老师已经恐惧绝望得泪如雨下、声嘶力竭、目光涣散、浑身颤抖。
好在两小时后,孩子妈妈打电话来,说孩子爸爸找到了。
她才如梦初醒。
“那一刻,我似乎重新拥有了这个世界。”
“那晚,我没吃下饭,没怎么睡着觉,只要一想起来,眼泪就不由分说的往下流。”
在当天的教学中,窦老师没有违反师德师风,也没有违反职业道德。
但是,如果孩子真的出事,她怎么说得清。
她怎么可能全身而退。
她会被网暴,会被造谣,阴谋论,会社死,成为众矢之的。
当今孩子都被富养,个个是整个家族的心肝宝贝,一旦出事,整个家族的男女老少,都会不计一切成本和代价来对付你。
你怎么hold得住?
你怎么交代?
即使吧,即使没有恶性事件,老师也是每天胆战心惊,生怕学生出点什么事。
成绩差,是老师的责任。德智体美劳没有全面发展,是老师的责任。摔了碰了磕了绊了,是老师的责任。和同学吵架,是老师的责任。在学校抑郁了,是老师的责任。
无限的责任,无限的义务,让老师们不堪其累。
而现在网络发达,但凡发生了什么小事,一放在网络上,被网民一起哄,大家就如临大敌。因为与老师的“光辉形象”不相配。
所以,很多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不会过度干涉。不求无功,只求无过。
但这也只是气话而已。
事实上,严格的考核令你无法放松。
班风班纪令你头痛不已。
只要有一点没达标,你就吃不了兜着走。内忧外患,哪个老师能活得轻松?!
活得不轻松,如果工资高,待遇好,倒也算得上付出与收获持平。
但普通的一线教师多数穷。
看到这句话,有些杠精也许会跑出来说,扯吧,深圳的老师就年薪20万、30万。
是。
深圳有些老师的工资是高。
但是——
一,这是在深圳。二,它的录取门槛高,非名校硕博不要。三,它的压力惊人。
高收入意味着高门槛,更意味着高压力。
在知乎上有一道题:深圳老师工作压力大吗?
所有答案都在说:大。
点赞最高的答主说:
“本人深圳正编教师一枚,走校招进来的,世界top20。
工作压力大得一逼!
毕业生千万别来!
第一年工作没有在12点前下过班。”
而相关的留言是这样的:
这就是人间真实。
在一线城市之外的普通学校里,老师们基本上都是拿着只能满足基本生活的薪资,做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钱江晚报曾经采访过杭州的一线教师。
结果越采访,越心酸,因为没有一个老师满意自己的收入。
大家都说:不够用,养不了家,靠工资过日子太难。靠工资买房根本不可能。
记者特地找到了三个老师的工资条,转给大家看一看:
小丁老师,杭州某公办小学数学老师,班主任,工作刚满一年。她的月收入是这样子的:教育局打卡入工资卡的,2600元(含班主任每月的500元津贴);学校发的绩效工资1200—1300元。这样算下来,她一个月的工资收入接近4000元,一年算下来不到5万。小蒋老师,杭州某公办小学老师,小学一级职称,校长助理,工作6年。她的月收入是这样子的:月工资3176.2元;校长助理享受中层正职待遇,每月750元;月考核10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一个月收入为近5000元。刘老师,杭州某公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工作32年,仍在一线从教。她7月7日银行卡存入的工资为6441.35元(含岗位工资、国家特岗津贴300元等);每月的绩效考核工资为2100元(含1200元特岗津贴,2016年以前为800元)。再加上年终的1.9万多奖金,她的年收入大概为12万左右。
数据来自2018教育蓝皮书
也就是说,哪怕特级教师,年收入也不过10万左右。
(而在很多互联网公司,一个实习生的收入都能超过这个数)
当今物价飞涨,老师们如何养家!
又有人可能会说,老师可以收礼呀,那么多家长会送礼,还可以开培训班,赚钱哗啦啦的......
但教师是禁止收礼的。
我们家曾在中秋时,想给孩子的老师送一盒月饼,都被拒绝。
“教培双减政策”落地后,培训根本不可能。
大多数老师只有寄希望于涨工资。
但稍微了解一下涨工资就会知道,工资的涨幅,难以跟上通货膨胀。
工资涨,物价也会涨。
比如,你涨1000元工资,喜不自禁,结果到超市、菜市场、售楼处一转,傻眼了。
水果涨了1块,米涨了5毛,当地房价很可能涨了好几千。
到头来,你依然入不敷出。
如果只是穷,倒还好一点。
还累。
普通打工人觉得,我很累,很累,很累......
但我们下了班,就表示一天工作结束。
老师行吗?
不行。
他还需要继续处理一大堆工作。
之前认识一个90后,觉得做别的工作压力大,说,我还是去做老师吧,轻松一点。
但等到她真的找了一个学校,入职,发现老师比一般工作累得多。
她以为老师下了班,就可以马上走人。
实际上成堆成堆的作业、备课、研讨、应付检查、准备课件、写教案、做教具、总结、培训、找学生谈话、和家长沟通、绞尽脑汁监管纪律、搞活动、整理资料、出差、赛课、各种繁重的计划、不定时抽查、考试、测验、改卷......会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一个普通老师的办公桌
你以为,老师时间充裕,自由自在。
但实际上,一线教师的现状是:从7:00入校,到5:00下班,少有休息时间。
如果有晚自习,下班时间推迟到22:00,甚至22:30。
如果是班主任,那你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心力,去照顾他们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带的班级有50、60多人,单是兼管纪律,就能让你崩溃。
你不能打,更不能骂。
顽劣的孩子一直在捣乱,日复一日地说话,年复一年地扰乱秩序,你怎么办?你红着脸,尖着嗓子,大喊:“别吵!”
过了一会儿,他们又故伎重施。
你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和大家讲“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为自己负责”,但不过半节课,依然如故。
你心力交瘁,不知如何是好。
但如果不理不睬,教室里成了一锅粥。
你说什么,学生都听不见,月考成绩不好不说,年级组长、教导主任、校长轮番要来和你谈话。
一个从教多年的朋友说:每次上一节课,就像去打了一场仗。
因为长期声嘶力竭地喊,许多老师都有声带和咽喉方面的毛病。
穷。
累。
忙。
苦。
种种困境之下,不少老师心力交瘁。
杭州某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说:“我们连着调查了几年,2014年离职38人,2015年36人,2016年到达高峰,有60人辞职。”
不过3年,就翻了一倍。
而在10年之前,主动辞职的教师只有个位数。
或许所有人都该反思:我们对老师的预设,匹配的待遇,是不是不太平衡?
老师在名义上,是灵魂工程师。
是蜡烛。
是春蚕。
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但他们先是人。
再是这些标签和口号。
能不能先将老师还原成人,看见他们的不易,也看见他们的困苦,在政策上多扶持,待遇上多提升,在日常中多尊重,让老师不必为生存而过分焦虑,不必时时备感屈辱?
老师是教育的基础。
而教育,关系着14亿中国人的未来。
请大家转发此文,让更多人看见老师的困境。而这种困境,与我们的下一代息息相关。
作者:周冲